undefined

昨日(3/26)國民黨立委陳宜民提案立法規定服務費、清潔費列為員工薪資,避免讓名目上服務費等費用成為店家變相漲價的手段。對此項提案,根據《聯合新聞網》,民進黨立委鍾孔炤認為服務費難定義,適用行業也模糊,若將服務費等額外收取的小費列為工資,勞工未來可能須要申報所得稅。

 

小費文化源自哪裡?

 

根據《大紀元》,小費文化源自17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小酒館,酒客會額外付錢以確保迅捷的服務,後來這個文化漸漸擴展開來。19世紀末,美國富人至歐洲旅遊時發現了付小費的現象,將之認作「貴族式的習俗」,因而仿效並傳回美國。付小費最早被視為高階層份子用以炫耀自身身份的行為。

 

早期付小費的行為並未得到全體美國人的認同,甚至在19世紀末曾發起拒付小費的活動,無論如何,付小費已成為現今美國人的習慣。

 

在美國,雖未明文規定,但是付小費被人視為一種禮貌,受到服務人員的服務後最好都要給小費,比例通常在消費費用的10%至20%之間。另外,付小費最好用鈔票為宜,盡量避免用銅板給小費。與美國相鄰的加拿大民情相似,最好都給予一定比例的小費為宜,但也未強制。

 

 

德國也盛行小費文化

 

德國也很流行給小費,通常會給予消費金額的5%到10%,一般來說,如果不是遇到十分差勁的服務,即便是經濟狀況比較吃緊的學生族群,基於禮貌還是會給一點小費意思意思。

 

泰國給小費要給紙鈔

 

跟美國一樣,泰國服務人員也不喜歡收到銅板,因為泰國有很多來自鄉下或鄰國的行乞者,一般人都以銅板施捨,因而產生既定印象,如果給服務人員銅板有時會被視為刻意汙辱而拒收。

 

因為泰國是觀光大國,對很多旅遊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小費是重要收入之一,因此接受服務後最好給個小費意思一下。

 

 

英國與美加類似

 

如前所述,小費就是源自英國,因此英國也有小費文化,但通常比例是10%,略低於美加兩國。當然,如果要額外表示自身的感謝,多付一些也是一種禮貌。

 

荷比盧不流行

 

比利時、荷蘭和盧森堡這三個西歐國家來說,服務費等額外的費用都已算入帳單內了,所以一般是不用另付小費的。

 

新加坡也不流行給小費

 

雖然新加坡的服務水準高,很多歐美遊客基於禮貌會給小費,但一般來說新加坡服務員不會收取,有時會使場面尷尬,所以有心給小費的人得觀察一下。

 

日本呢?

 

日本店家的費用裡通常都已包含小費在內,所以一般是不用給小費的,而且在某些店家眼中給小費是一種羞辱,有時會造成「不識好人心」的誤會。不過,在某些高級飯店裡,雖然不強制,但適當給予小費會讓服務人員感到開心;總而言之,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,去外國旅行之前最好先查清楚,以免造成旅途上的不愉快。

arrow
arrow

    新宇3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